11月20日,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、王沪宁等在北京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。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
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20日在京举行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,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文明委主任王沪宁参加会见并在表彰大会上讲话。
11月20日,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、王沪宁等在北京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
11月20日,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、王沪宁等在北京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
11月20日,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、王沪宁等在北京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
为进一步推进公司文明建设,深入贯彻落实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部署和要求,扎实有效的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,
为激励员工创先争优
在这里,吃苦耐劳、踏实工作是一种习惯。自11月初接到一批工装打印任务以来,我们激光所增材制造组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,尽心尽力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12批共计301件工装的交付。这个项目是临时接的,而且客户要求交付周期短,超出我们团队现有正常生产负荷。接到这个项目后,部门负责人立即召开小组讨论会议,初步计算生产周期,安排生产打印计划。我们增材制造组严格按照生产打印计划,做到今日事今日毕!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任务,做到了“商道即信道,说到就做到”!
在这里,刻苦钻研、持续创新是一种习惯。增材制造相比传统生产制造是“降维打击”,体现在“三维设计”上,所以增材制造三维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小组成员通过刻苦钻研,持续学习在设计支撑上取得了重大创新,实现了用更少的原材料设计出更优的产品,确保零件打印成功率更高,并且方便后续处理工艺流程的创新。在后续的工作中,我更要多思考,多留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,多想怎么解决问题,发扬我们团队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,同时自己也享受到钻研和创新的乐趣。
——张弛
优秀来自于态度。在今年的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中,国创中心团队披荆斩棘,荣获湖南省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。这是团队成员首次参加这样的比赛,却能够在众多的队伍中脱颖而出,凭借的正是一股积极向上的态度。在参赛初期,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支撑,我们捉襟见肘。但正是积极认真的态度,使我们没有马虎了事,在参赛期间我们分工合作,与导师积极沟通,不断学习和改善我们的方案。对于具有严重漏洞和错误的项点,我们全盘否定,从零开始,不断地修正和改善参赛项目和比赛PPT。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”,“慎易以避难,敬细以远大”, 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,于细微之处见水平,方能彰显优秀。
让优秀成为习惯,需保持良好的工作、生活习惯。在进入公司后很快就参与到城轨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的开发设计中,由于自己是轨道交通专业出身,因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不断学习,为的是保证在后续开发中能提供动力支撑。另外在积极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,也响应公司“快乐工作,健康生活”的号召,踊跃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活动,一方面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,另一方面促进与大家之间的交流,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势。
——王达 王志佳
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,需要我们保持快乐的工作心态,正确的工作方式,靠谱的工作习惯。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“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,它可以主宰人生。”前不久参加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,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比赛的我很慌张,因为疫情,比赛题目公布得很晚,留给我们开发一个APP的时间不到一个月。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准备两项比赛的参赛资料,我一时不知从何下手。在这个时候,我师父就非常耐心地指导我,让我先将所有要提交的材料整理出来,再将大目标分成小目标分到每天的任务中。按照这种方法我制定了开发计划,最终如期提交材料,现在也已经成功晋级决赛。从这次比赛中我成长了很多,也明白像师父那样优秀的人不是一两天就变优秀的,他们对自己有规划有目标,并坚定地朝目标迈步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,以后也一定能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人。
——王梅
如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呢?一个有着不良习惯和品行的人,不仅遗祸自己,更会殃及他人,甚至误国误民。胡适先生笔下的"差不多"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,最终害死了自己。小时候,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,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,母亲责怪,他却说: "白糖红糖都是糖,差不多。"长大了,他要坐火车去外地,原本8点30的火车,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,火车已开走了,他抱怨: "30和32差不多啊,火车咋就开了呢? " ……差不多?简直是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!莎士比亚说过: "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、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" 。那么,如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呢?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出了答案: "习惯就是习惯,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,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楼”。
——陈顺
“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。”面对当前百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,面对当前错综变化的外部发展环境,面对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潮流。要实现科技的创新和突破,需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,因为创新不是做文章,不是绘画绣花,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,需要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,需要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恒心,需要的是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初心。
——彭俊江
|